养老产业融资途径之三:资产证券化
结合有关政策法规,就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介绍如下,供养老产业投资者参考。
2018-01-04 09:43:21
一、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预见未来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的基础资产,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有偿的移交给特殊目的载体,由特殊目的载体在这一资产基础上发行证券,用该项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向投资人还本付息的证券业务活动。
这种融资模式非常适合养老机构。养老机构的固定资产缺乏流动性,但是随着入住率稳定后,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比如,有一家养老院未来很长时间内可以预见能够有定期的、稳定的现金收入,但是当下急需现金周转,进行银行贷款融资又比较困难,那么可以将未来5-10年的收入折价卖给证券公司,由证券公司设立一个特殊目的载体(SPV)针对预期收益向投资人发行证券,到期以约定的收入向投资人还本付息。
二、基础资产要求
基础资产是指符合法律法规,权属明确,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的可特定化的财产权利或者财产,包括企业应收款、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基础设施收益权等财产权利,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财产或财产权利。当然这些资产上是不能有抵押、质押等负担的。
基础资产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能够产生独立、稳定、可预测的未来现金收入,这也是资产证券化的信用来源。当然企业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增信方式提高基础资产的信用,也相应提高移交基础资产的价格。
比如,上面举例的养老院,为了确保它的证券能销售出去,也为了提高证券的出售价格,找到担保机构为自己提供担保——即外部增信,又自己拿出一部分钱款先买一部分证券,并承诺证券到期时有亏损的,由属于己方的钱款用于承担,在分配利润时由其他投资人先行分配——即内部增信。
三、资产证券化有哪些优势?
(一)门槛低
1.资格要求低
资产证券化对基础资产质量有要求,但对资产原始权益人自身的信用评级、规模等不做要求,只要持有的资产能够产生可预测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本身盈利与否、信用好坏一般并无影响。
假设上面那家养老院不能提供银行满意的抵押、质押,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规模不够达不到发股票、债券的要求,但是未来五年的现金收入有保障,前述原因都不会影响它资产证券化。
2.覆盖范围广
银行贷款、发股票、发债券、PPP等其他融资方式,对提供抵押、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融资金额等提出要求,并且预期收入是不能用于抵押质押的。不满足上述这些条件的主体想要融资,都可以选择资产证券化。
3.对用途没有明确限制
银行贷款、股票、债券、PPP等方式获取的资金一般会对用途加以限制,但资产证券化对用途并无明确限制。
比如,PPP养老项目专项债券要求募集的资金只能用于提供养老服务,但资产证券化对此不作要求。
(二)期限灵活
很多项目先期投入大、资金回流周期长,融资的时限长,贷款很难放贷,而资产证券化只要双方同意,可以灵活的约定时限。